2024年5月20日

  这两天“5岁男孩简历”上了热搜,让很多成年人都感到了无限暴击,广大网友纷纷惨叫“仿佛输在了起跑线上”。

 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牛娃的简历。据说,这份简历是为了就读国际学校准备的,小孩的父母非常厉害,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,在高薪行业的头部国际公司做高管。

  不到5岁,就已经认识2000多个汉字,年阅读量超过500本,每周写3篇英语日记,还去过国内外30多个城市。

  现年48岁的大卫,自小成绩优异,跟同龄人相比,那也是赢在起跑线上,于同济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,拿到了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。

  6年前,大卫毕业后回国,一直宅在家里睡觉、打游戏,不肯工作,靠年迈又身患尿毒症的母亲接济生活,逼得母亲准备了一纸诉状要将儿子告上法庭。

  母亲对以往的教育方式后悔不已,表明是从小包办式的教育让孩子形成了依赖,没有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,最终导致他成为了永远长不大的巨婴。

  还有同样一位高材生,一位年近40岁的博士李明亮,在外求学二十几年,学业有成后竟心安理得地回家“啃老”。他不肯出门工作,和年迈的父母蜗居在一起,吃饭都是吃现成的。

  李明亮原本一直是父母的骄傲,如今却逼得老父亲频频打110报警,甚至接受了媒体采访,甘愿让家丑外扬。

  记者采访到李明亮,他本人也对不肯工作的原因含糊其辞。就这样,一位博士高材生,竟沦落为寄生虫,靠啃老苟且度日。

  孩子或许从小展露出异于同龄人的聪明,屡屡成为别人嘴里那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但身为父母,不能忽视对孩子人格独立的培养。

  科学上已经证实,0-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最重要的黄金时期,而3-12岁是孩子人格形成和发展最关键的时期。

 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。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,也都存在着特定的“心理危机”。这些“心理危机”是成长的契机,父母加以教化,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。

  通俗地说,孩子在成长、发展过程中,必然会遇到一些“问题”。我们可称之为“成长痛”,它是孩子成长的信号,而不是真的问题。

 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“希望”这一品质,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。具有信任感的孩子敢于希望,富于理想,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。反之则不敢希望,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。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,是以后几个阶段发展的基础。

  如果这个阶段,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,得不到应有的照料,就会对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。所以,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,是做父母的首要任务。

  这一时期,孩子不仅学会了爬、走,还学会说话,并出现了第一个叛逆期。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、排泄等方式,反复用“我”、“我们”、“不”来反抗大人的控制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,因为将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,可能使孩子变得无法无天。反之,若过分严厉和粗暴,又会伤害孩子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,让孩子变得自我怀疑,过于害羞和退缩。

  因此,要解决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,必须要把握住教养中的“度”,帮孩子形成好的意志力。意志力的根本就是既有自主性和自由,又有调节自我、适应并克服困难的力量。

  他开始探索自己能成为哪一种人;他的交往范围开始超出家庭,与同伴游戏、玩耍、交朋友;想象力也更加丰富,常常与同伴在游戏中扮演大人的角色;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感,并伴随对同性父母的排斥感……

  埃里克森认为,在这个阶段,如果父母能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,并给以充分的自由和理解,多给孩子机会去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,孩子就会形成主动性——以积极主动且又自信的方式对待面临的一切事物,并形成积极品质。

  若父母不理解孩子的主动性与好奇心,甚至讥笑或惩罚其独创性,孩子就会缺乏信心,缩手缩脚,难以成功。这样的孩子往往循规蹈矩,缺乏进取精神,倾向于依赖他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